刚入行时,报社有个周刊部——专做文摘周日出版,转载文章会给作者寄稿费。那时我常去这个相邻的部门翻报纸,那里订阅了国内所有活跃的晚报、都市报。我这个好学的新记者几个月就熟悉了国内各大报纸。几年后我离开那家报社时好像这个部门撤并了,网络时代文摘类市场率先缩水。再后来,付费转载好像逐渐稀薄了。
现在我做的新媒体“数据宝”,创办伊始就定位“不做转载”,“只做原创”。原因很简单,即便新媒体行业,也是信息过剩成灾,在这个用“信息大爆炸”都不足以形容信息超载的时代,除了平台型的新媒体,如果没有资源和能力做原创,别折腾做新媒体了。
但是,我们被侵权的次数有时多到离谱。微信公众号有“原创保护”,能一键投诉,且一旦用我们的内容多,对方的公众号会被腾讯自动设置为转载模式。这种版权保护下,“洗稿”——将我们的核心内容与其他来源整合为一篇——是常见的,但还能搜索发现。于是有更好的办法——将精华内容截成图来借用,你搜都搜不到。至于没有“原创保护”功能的微博、博客等,侵权无处不在了。
同事们说举报侵权的微信号,我摆手,“让他们用!(底线是保留我们的水印作为版权标志)”
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传统意义上的“版权时代”已经过去了,就像一些传统媒体被翻篇一样。
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,你的内容有人看就不错了。同时,精品内容的价值较以往更加凸显,更值得保护。窃以为, 知识产权保护也进入了“后版权时代”——并非不要版权,而是新环境下更复杂多样。知识产权的核心价值是激励创作和创新。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共享,我们都从中获益。两者之间天然会摩擦起火,互联网上复制传播成本几乎为零,一刀切封闭式的版权保护既不现实也于事无补。
后版权时代,知识共享的成本大为降低,知识产权的边界也更模糊。相比团队化的媒体和新媒体公司,单兵作战的自媒体某个爆款被侵权也常见且难维权。不管是大麦克风还是个人的麦克风,后版权时代保护精品内容,我想得两靠:靠技术、靠法治。
实际上,信息时代的版权保护比以前要好很多,以前版权利益被侵犯,你怎样才能发现呢?
是的,如果你没找到侵权的书报,根本就连被侵权都发现不了。现在技术不是问题,网络上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,在大数据系统面前随时可以监控,远比以纸为媒的时代要便利,不信您对大IP侵权试试?
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留言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如删除或支付稿酬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